【耄耋耆耈什么意思】“耄耋耆耈”是一组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年老的词汇,常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中描述老年人。虽然这四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们各自都有特定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下面将对这四个词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1. 耄(mào)
“耄”通常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是形容人年老的一个字。在古代文献中,“耄”常与“耋”连用,形成“耄耋”一词,表示高寿之人。
2. 耋(dié)
“耋”一般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时也泛指年老之人。与“耄”组合成“耄耋”,强调的是长寿、年迈的状态。
3. 耆(qí)
“耆”原意为六十岁,后引申为年老、有德之人。在古代,“耆老”常用来尊称年长且有威望的人,如“乡耆”、“国耆”。
4. 耈(gǒu)
“耈”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意思与“耇”相同,指年老、长寿。在古文中,“耇”多用于形容老人,如“耇老”、“耇翁”。因此,“耈”与“耇”意义相近。
二、总结表格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常见用法 | 备注 |
| 耄 | mào | 八九十岁,年老 | 与“耋”连用,如“耄耋” | 古代常用,现较少使用 |
| 耋 | dié | 七十岁以上,年老 | 与“耄”连用,如“耄耋” | 表示高寿,带有尊敬意味 |
| 耆 | qí | 六十岁,年老 | 如“耆老”、“乡耆” | 多用于尊称有德之长者 |
| 耇 | gǒu | 年老、长寿 | 较少单独使用,常与“耇”同义 | 生僻字,现代汉语中罕见 |
三、使用场景
这四个字多出现在古代文献、诗词、碑文或正式场合中,用于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仰。例如:
- “耄耋之年,犹能立德立言。”
- “乡耆贤达,皆受朝廷礼遇。”
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字已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文化传承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四、结语
“耄耋耆耈”虽为古语,但它们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对年长者的敬重之情。了解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修养,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礼仪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