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歧山是什么意思】“凤鸣歧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于象征祥瑞、盛世或贤才出世。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贤能之士的推崇。
一、
“凤鸣歧山”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人将此引申为凤凰在岐山(今陕西岐山)上鸣叫,寓意圣人出现、天下太平。因此,“凤鸣歧山”常用来形容有德之人或贤才的出现,象征吉祥、盛世或天命所归。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政治语境中,表达对贤明君主或杰出人才的赞美,也用于形容国家兴盛、社会安定的景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凤鸣歧山 |
出处 | 《诗经·大雅·卷阿》 |
原意 | 凤凰在岐山鸣叫,象征祥瑞与盛世 |
引申义 | 贤才出世、圣人降临、国家兴盛 |
文化含义 | 吉祥、太平、天命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政治评论等 |
现代用法 | 赞美贤才或盛世局面 |
相关典故 | 周朝兴起、周文王、周武王时期 |
意象 | 凤凰、岐山、祥瑞、盛世 |
三、结语
“凤鸣歧山”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贤德之人的敬仰。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重视人才、崇尚道德、追求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