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粝的词语意思是什么】“麤粝”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它通常用来形容粗劣、粗糙的食物,有时也引申为生活简朴、不讲究饮食质量的状态。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释义总结
词语 | 麤粝 |
拼音 | cū lì |
词性 | 形容词 |
基本含义 | 粗糙、粗劣的食物;生活简朴 |
引申意义 | 生活简陋、不讲究饮食质量 |
使用场景 | 古代文学、诗词、文言文中常见 |
同义词 | 粗食、粝食、粗粝 |
反义词 | 美味、精馔、佳肴 |
二、详细解释
“麤粝”由“麤”(cū)和“粝”(lì)两个字组成。
- 麤:意为“粗”,与“细”相对,常用于形容质地粗糙、不精细。
- 粝:原指未去壳的稻米,后引申为粗糙的食物,如粗粮、糙米等。
因此,“麤粝”合起来,多指粗劣、粗糙的食物,常用于描述饮食简单、生活朴素的状态。在古代文人笔下,这种词语往往带有自谦或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之意。
例如:
> “虽无珍馐美馔,然麤粝亦可果腹。”
> ——说明即使没有美味佳肴,粗茶淡饭也能填饱肚子。
此外,“麤粝”也可用来形容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一种安贫乐道、不慕荣华的心态。
三、使用示例
1. 文言文示例
> “居处虽卑,而志不卑;食惟麤粝,而心不苦。”
——说明虽然居住环境简陋,但志向不低;虽然吃的是粗粮,但内心安然。
2. 现代语境中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麤粝”已较少单独使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古风文章中仍可见其身影,用于营造古典氛围或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四、结语
“麤粝”作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词语,不仅表达了食物的粗劣,更蕴含了古人对生活态度的理解。在今天,虽然我们不再常用这个词,但它依然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反思现代生活方式的视角——即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精神上的质朴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