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枚疾走意思】“衔枚疾走”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指士兵在行军时口中含着小木棍(即“枚”),以防止喧哗,快速前进。后来,“衔枚疾走”多用来形容行动迅速、悄无声息地进行某项任务或行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衔枚疾走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士兵行军时含枚,以防喧哗,快速前进 |
现代引申义 | 形容行动迅速、隐秘、不声不响地完成任务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秘密行动或高效执行任务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积极,强调效率与隐秘性 |
二、使用示例
1. 军事场景: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战士们衔枚疾走,悄然接近目标。”
2. 商业或工作场景:
“公司决定在不引起外界注意的情况下,衔枚疾走地推出新产品。”
3. 文学作品中:
“他衔枚疾走,只为在黎明前抵达目的地。”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衔枚疾走”的关系 |
静若处子 | 指人安静、沉稳 | 与“衔枚疾走”有相似的隐秘、谨慎意味 |
雷厉风行 | 行动迅速果断 | 更强调效率,不强调隐秘性 |
轻装上阵 | 轻松出发 | 强调状态,而非行动方式 |
闻风而动 | 听到消息后立即行动 | 强调反应快,但无隐秘性 |
四、总结
“衔枚疾走”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行动方式的象征。它强调的是在不惊动他人的情况下,迅速且有效地完成任务。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生活,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