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学识问答 >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2025-10-08 16:55:23

问题描述: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8 16:55:23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伊尹放太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出自《史记·殷本纪》和《尚书·商书·太甲》等文献。这一典故体现了古代君臣关系中的权力制衡与道德责任,也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中“民为贵”的理念。

伊尹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重要辅佐者,他不仅帮助成汤建立商朝,还在成汤去世后继续辅佐其子太甲。然而,太甲即位后行为不端,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动荡。伊尹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百姓福祉,将太甲流放至桐宫(今河南偃师),并亲自摄政三年,直到太甲悔过自新,才将其迎回复位。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被视为“贤臣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同时也引发了对君权与臣权之间界限的思考。

伊尹放太甲典故总结表

项目 内容
典故名称 伊尹放太甲
出处 《史记·殷本纪》、《尚书·商书·太甲》
时间 商朝初期(约公元前16世纪)
主要人物 伊尹、太甲
事件背景 太甲即位后行为失德,荒废朝政
事件经过 伊尹将太甲流放至桐宫,摄政三年
事件结果 太甲悔过,伊尹迎其复位
历史意义 展现贤臣责任感,体现“民本”思想
文化影响 成为后世政治伦理的重要参考
思想内涵 君权需受道德约束,臣权可为社稷担当

伊尹放太甲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远古时代,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原则,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权力的行使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非个人私欲。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对于“明君”与“贤臣”关系的深刻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