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谁】“完璧归赵”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强调诚信与责任感。但很多人对“完璧归赵是谁”这一问题并不清楚,认为这只是一个成语,其实它背后有着具体的人物和故事。
一、
“完璧归赵”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在秦王面前巧妙地保护了赵国的和氏璧,并最终将其安全带回赵国的故事。因此,“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而非秦王或赵王。
这个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当时秦国以强凌弱,要求赵国交出稀世珍宝“和氏璧”。赵国虽惧怕秦国,但又不愿轻易献宝,于是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蔺相如凭借智慧和勇气,不仅成功说服秦王,还设法将和氏璧送回赵国,避免了赵国的损失,也维护了国家尊严。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完璧归赵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主人公 | 蔺相如 |
时间 | 公元前283年 |
背景 | 秦国欲以十五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派蔺相如前往交涉 |
故事核心 | 蔺相如机智应对,最终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带回赵国 |
成语含义 | 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蔺相如的智慧、胆识和忠诚,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 |
三、结语
“完璧归赵”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体现智慧与忠诚的历史故事。蔺相如用他的才智和勇气,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了解“完璧归赵是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责任与智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