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桥的介绍】十七孔桥是北京颐和园内一座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石拱桥,因其桥身共有十七个桥洞而得名。它连接着东堤与南湖岛,是颐和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座桥不仅在园林布局中起到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精湛技艺。
一、
十七孔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全长150米,桥面宽8米,共有17个桥洞,因此得名“十七孔桥”。桥身采用汉白玉石砌成,造型优美,桥栏雕刻精细,桥头设有石狮,极具皇家气派。桥下水面倒映桥影,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十七孔桥不仅是颐和园的重要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十七孔桥 |
所在地 | 北京市颐和园内 |
建造时间 | 清朝乾隆年间(约1750年) |
桥长 | 约150米 |
桥宽 | 约8米 |
桥洞数量 | 17个 |
建筑材料 | 汉白玉石 |
桥面结构 | 石拱桥 |
桥栏装饰 | 雕刻精美,有石狮等装饰 |
功能 | 连接东堤与南湖岛,兼具交通与景观功能 |
文化价值 | 代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
十七孔桥不仅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智慧的象征。游客在此可欣赏到桥与水、山与景的和谐之美,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