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是什么意思】“瓮”是一个汉语汉字,常用于古代或文言文中,指的是一种陶制的容器,主要用于盛水、酒或储存粮食。在现代汉语中,“瓮”已经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仍会见到它的使用。
一、
“瓮”字主要表示一种大口、深腹的陶制容器,多用于古代储水、储粮或酿酒。其形状类似坛子,但通常比坛子更大、更厚重。在文学作品中,“瓮”也常用来比喻某种状态或环境,如“瓮中之鳖”,意指被困住的人或事物。
此外,“瓮”在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引申含义,但在标准汉语中,其本义仍为陶制容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瓮 |
拼音 | wèng |
部首 | 石 |
笔画 | 10画 |
基本释义 | 一种陶制的容器,用于盛水、酒或储存粮食 |
古文用法 | 常见于古代文献,如《诗经》《史记》等 |
现代用法 | 较少使用,多出现在文学或特定语境中 |
常见词语 | 瓮中之鳖、瓮牖绳枢(形容贫穷) |
引申义 | 比喻被包围、被困的状态 |
方言意义 | 在部分地区有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
三、结语
“瓮”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瓮”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与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