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怎么读什么意思】“桴”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会使用到。下面将从读音、含义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桴”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古文或某些专业术语中。它的基本读音为 fú,属于第二声。其本义是指一种小木筏或木船,常用于水上交通工具。在古代文献中,“桴”也常被用来比喻轻便的工具或手段,有时也引申为“击打”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个字,因此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对于学习古文或提升汉字知识有一定帮助。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fú(第二声) |
部首 | 木 |
笔画 | 13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基本含义 | 小木筏;木船;也指击打 |
古文用法 | 如《诗经》中“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其中“桴”即指小舟 |
现代使用 | 较少见,多用于文学或古文研究 |
同音字 | 伏、福、符等 |
例句 | “乘桴浮于海”——出自《论语》,意为乘着木筏漂泊大海 |
三、扩展说明
“桴”虽然不常见,但在一些经典文献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理想无法实现时的一种无奈与超脱的态度。
此外,在一些诗词中,“桴”也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色或表达情感,如“孤舟一叶,独行江上,唯有木桴相伴”。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桴”虽不是常用字,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