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言名词解释】“得意忘言”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的术语,常用于描述一种超越语言表达、直指本心的境界。它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后来被广泛应用于道家思想和禅宗文化中,强调在理解事物本质时,不应拘泥于语言形式,而应注重内在的领悟。
一、
“得意忘言”字面意思是“得到意义后忘记言语”,即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某种道理或意境时,便不再依赖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内心的体悟来把握其本质。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意”高于“言”,认为语言只是传达“意”的工具,而非目的本身。
在文学和艺术中,“得意忘言”常用来形容作品的含蓄深远,让读者通过感受而非解读来体会其中的深意。在哲学上,则体现了一种超越逻辑和语言限制的智慧追求。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来源 | 《庄子·外物》 |
字面含义 | 得到意义后忘记言语 |
核心思想 | 强调“意”高于“言”,语言是工具,不是目的 |
应用领域 | 哲学(道家、禅宗)、文学、艺术 |
主要特点 | 含蓄、深远、重体验轻表达 |
常见语境 | 文学评论、艺术欣赏、哲学思考 |
与之相关的概念 | 意在言外、不立文字、顿悟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超越表象,追求深层理解 |
三、结语
“得意忘言”不仅是一种语言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不应被表象和语言所束缚,而应学会从内心出发,去感知、去领悟。这种思想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