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尝与客饮原文及翻译】一、
《宋濂尝与客饮》是一则出自《明史·宋濂传》的短文,讲述了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宋濂在一次与宾客饮酒时,因酒后失言而惹祸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宋濂性格中坦率、不拘小节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官场中的复杂关系。
故事中,宋濂与宾客饮酒,酒酣耳热之际,他无意间透露了朝廷机密,被同僚告发,最终因此遭到贬谪。此事件不仅体现了宋濂的直率性格,也揭示了明朝初期政治环境的严酷。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段文字,以下为原文与翻译的对照表格。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问曰:“卿饮几杯?” | 宋濂曾与客人一起饮酒,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问他:“你喝了多少杯?” |
对曰:“臣饮三杯。” | 宋濂回答说:“我喝了三杯。” |
帝曰:“何不多饮?” | 皇帝说:“为什么不多喝点?” |
曰:“臣性不善饮,多则醉。” | 宋濂说:“我生性不善饮酒,多了就会醉。” |
帝怒曰:“汝欺朕乎!” | 皇帝生气地说:“你是在欺骗我吗!” |
因是见忌,终不得大用。 | 因此被皇帝猜忌,最终未能得到重用。 |
三、补充说明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宋濂的性格较为耿直,不善于在权力面前掩饰自己。他在面对皇帝提问时,直言不讳,虽然出于本心,却无意中触怒了君主。这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官员的一言一行都需格外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祸端。
此外,宋濂虽未得大用,但他作为“开国文臣之首”,在文学、教育方面仍有重要贡献,其著作如《宋学士文集》等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四、结语
《宋濂尝与客饮》虽篇幅简短,但内容深刻,既展示了人物性格,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中,言语与行为的分寸尤为重要。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