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于刍荛的意思是什么】“询于刍荛”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原意是向地位低下、见识浅薄的人请教,比喻虚心听取意见,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有识之士在做决策时,愿意听取普通百姓的意见,表现出谦逊和开放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询于刍荛 |
拼音 | xún yú chú ráo |
出处 | 《诗经·大雅·板》 |
原意 | 向草野之人请教,比喻虚心听取意见 |
引申义 | 谦虚、不耻下问、尊重基层意见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领导或智者善于采纳群众意见 |
近义词 | 不耻下问、从善如流 |
反义词 |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
二、详细解释
“询”是询问、征求的意思;“刍荛”指的是割草砍柴的平民百姓,也泛指普通劳动者或社会底层的人。因此,“询于刍荛”字面意思是“向普通百姓征求意见”,引申为一种谦虚、开明、包容的治国或处世态度。
在古代,这种思想被广泛提倡。比如,君主若想治理好国家,就需要听取来自民间的声音,而不是只依赖少数官员或贵族的意见。这种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智慧中对民意的重视。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政治领域 | 领导者在制定政策前,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体现“询于刍荛”的精神。 |
企业管理 | 管理者主动与一线员工沟通,了解真实情况,避免闭门造车。 |
学术研究 | 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收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人群的观点。 |
日常生活 | 一个人遇到难题时,愿意向身边人请教,不轻视任何人的意见。 |
四、总结
“询于刍荛”不仅是对语言的描述,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价值观。它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不应只依赖权威或精英的意见,而应广泛吸纳各方声音,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可能蕴含真知灼见的普通人。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也能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