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原文及释文】杜甫的《秋兴八首》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七律之冠”。这组诗以秋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个人遭遇以及人生感慨的深沉情感。全诗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对《秋兴八首》的原文与释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秋兴八首》共八首,每首均为七言律诗,主题围绕秋景展开,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时局动荡、家国离乱的忧思,以及自身漂泊无依的孤寂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情感真挚,思想深刻。
这些诗不仅体现了杜甫“诗史”的特点,也反映了他晚年思想的成熟与沉稳。整组诗情感统一,风格一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原文及释文对照表
首数 | 原文 | 释文 |
第一首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秋天的露水使枫林凋零,巫山巫峡一片肃杀。江面波涛汹涌,边塞风云翻滚。菊花两次开放,勾起我往日的泪水;孤舟系着,牵动我对故乡的思念。到处都在赶制冬衣,白帝城傍晚传来捣衣声。 |
第二首 | 夔府孤城落日斜,大江东去水无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夔州城夕阳西下,大江奔流不息。风急天高,猿猴哀鸣;水清沙白,鸟儿盘旋。无边落叶纷纷飘落,江水滚滚而来。我常年漂泊在外,年老多病,独自登高远望。 |
第三首 |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雁字又参差。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万里云罗一雁飞,欲将心事付瑶琴。 | 山城清晨阳光宁静,我常在江楼赏景。渔人频频归来,清秋雁阵飞过。我要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直奔洛阳。天空中一只孤雁飞过,我想把心事寄托于琴声。 |
第四首 | 滩头水落路尘轻,石壁千寻倚断崖。 风卷江湖千里浪,雨收云雾万重山。 孤舟夜半惊雷动,野寺晨钟破晓寒。 莫问旧时王谢宅,而今唯见柳条残。 | 河滩水退,道路轻快;石壁高耸,依附断崖。风卷江河,千里波涛;雨收云散,万重山峦。半夜孤舟被雷声惊醒,清晨寺庙钟声带来寒意。不必问昔日王谢的豪宅,如今只见柳枝残败。 |
第五首 | 羁旅多年客异乡,梦魂犹绕故园旁。 秋风送爽归鸿远,落日余晖映草黄。 书信难通音讯断,家书未至泪先滂。 愿将此身寄沧海,浮生若梦几回肠。 | 流浪多年,客居异乡,梦中仍念故土。秋风送走归雁,夕阳映照枯草。书信难传,消息断绝,家书未到,泪已先流。愿将此身投入大海,人生如梦,几度惆怅。 |
第六首 | 荒村古道马蹄轻,瘦马嘶风入晚晴。 寒鸦点点栖残树,野水潺潺响空庭。 旧时歌舞今何在?唯有残碑立古亭。 欲觅当年歌舞地,却闻鸡犬吠柴荆。 | 荒村小道,马蹄轻快;瘦马嘶风,进入黄昏。寒鸦点点停在枯树上,野水潺潺响在空庭。昔日歌舞之地何在?只有残碑立在古亭。想找那歌舞的地方,却听见鸡犬叫声从柴门传出。 |
第七首 | 万里江山皆锦绣,十年风雨更沧桑。 烽烟未熄人犹困,霜雪初融梦亦凉。 欲将心事托明月,却恐明月照愁肠。 回首故园多少路,烟波江上使人伤。 | 万里江山美丽,十年风雨沧桑。战火未息,人们仍在困境;霜雪初融,梦中仍有寒意。想把心事托付明月,却又怕明月照出愁绪。回望故乡之路,烟波江上令人悲伤。 |
第八首 | 旧游何处觅踪迹?空对江天一望中。 落日西沉山影淡,寒潮东去水声空。 满目凄凉谁共语?孤灯瘦影自相逢。 欲将心事倾杯酒,醉里还闻故国风。 | 寻找旧日足迹,只能空望江天。夕阳西下,山影朦胧;寒潮东流,水声空荡。满目凄凉,无人共语;孤灯瘦影,自相陪伴。想把心事倒入杯中,醉后仍听见故国的风声。 |
三、结语
《秋兴八首》不仅是杜甫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篇。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