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小古文】《守株待兔》是一则出自《韩非子·五蠹》的寓言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不再耕种,整天守在树旁等待再次捡到兔子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幻想侥幸心理的人。
一、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于是他不再耕种,每天守在树旁,希望再次捡到兔子。然而,这样的行为最终导致他一无所获,田地荒废,生活陷入困境。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不能依赖偶然的运气,而应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 如果只想着不劳而获,终将一事无成。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主要人物 | 农夫、兔子 |
故事梗概 | 农夫因一次偶然得到兔子,放弃耕种,守株待兔,最终失败 |
寓意 | 不劳而获、幻想侥幸是不可取的,应靠自身努力 |
文体特点 | 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哲理 |
启示 | 勤奋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础,不应寄希望于意外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不要有“走运”的侥幸心理,应脚踏实地 |
三、延伸思考
《守株待兔》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但其道理至今仍然适用。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也常常抱着“走好运”的心态,期待不劳而获的成功。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持续的努力和积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这则故事中吸取教训,认清现实,踏实前行,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奇迹发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结语:
“守株待兔”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提醒。愿我们在生活中,都能成为“耕耘者”,而非“守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