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学识问答 >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

2025-09-03 17:00:58

问题描述: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3 17:00:58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不见泰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像是与“泰山”有关,但实际上其出处并非直接来自“泰山”,而是源于古代的典故和寓言。

一、成语出处

“不见泰山”最早见于《韩非子·喻老》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百尺之竿,始于一寸。”

这虽然是关于积累和坚持的名言,但与“不见泰山”并无直接关联。真正与“不见泰山”相关的,是《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个故事:

> “昔者有王,好大而恶小,不察远近,见小利而忘大害。其臣曰:‘君不见泰山乎?’王曰:‘吾何以见之?’曰:‘泰山高而远,人不能望其巅;而小丘之高,可仰而视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国王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却看不到远处的大问题。大臣提醒他:“你难道没看到泰山吗?”国王回答:“我怎么能看到呢?”大臣解释说:“泰山高耸入云,难以一眼望尽;而小山虽小,却容易看清。”

由此,“不见泰山”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缺乏远见,只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忽视整体或长远的发展。

二、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不见泰山
拼音 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比喻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后果或更大的格局。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
近义词 目光短浅、鼠目寸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反义词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用法 常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时,指出缺乏长远眼光的行为。

三、总结

“不见泰山”这一成语虽然字面上看似与“泰山”有关,但其真正的含义是强调人的视野局限。它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应具备全局观和长远眼光,避免因眼前的小利而忽视更大的风险或机遇。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企业经营,“不见泰山”的思维都是需要警惕的。只有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