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蹿下跳的意思是什么】“上蹿下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举止非常活跃、不安静,甚至有些慌乱或不安定。这个成语多用来描述人在情绪激动、焦虑或紧张时的表现,有时也带有一点贬义,表示行为不够稳重。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上蹿下跳 |
拼音 | shàng cuān xià tiào |
出处 | 不见于古籍文献,为现代口语常用表达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含义 | 形容人动作频繁、不稳,情绪激动或慌乱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的行为状态,带有一定贬义 |
近义词 | 焦躁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 |
反义词 | 静若处子、镇定自若、沉稳冷静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描述孩子调皮 | 小明在教室里上蹿下跳,老师很头疼。 |
表达情绪紧张 | 他站在台上,不停地上蹿下跳,显得很不安。 |
描述动物活泼 | 那只小狗在家里上蹿下跳,一刻也不停。 |
贬义使用 | 他在会议上上蹿下跳,完全不顾场合。 |
三、总结
“上蹿下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波动大、行为不稳定的状态。它既可以是中性的描述,也可以带有轻微的贬义,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使用广泛,尤其在口语中常见,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不安分”的状态。
如果你在写作或对话中需要表达一个人情绪激动、行为不稳,不妨试试“上蹿下跳”这个词,既贴切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