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的最后一句的典故】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含蓄婉约,善于用典。《马嵬其二》是其中一首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作,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最后一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尤为引人注目,蕴含着深刻的典故和讽刺意味。
一、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马嵬驿之变的历史回顾,表达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诗中最后一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表面上是对唐玄宗的讽刺,实际上暗含了对帝王无能、宠妃误国的批判。
这句诗中的“四纪”指的是四年为一纪,这里指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四纪即四十),而“卢家有莫愁”则出自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典故,象征着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即使身为天子,也未必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反而不如平民百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马嵬其二 |
作者 | 李商隐 |
诗歌体裁 | 七言律诗 |
末句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四纪”含义 | 四十年(古代以四年为一纪) |
“卢家有莫愁”出处 | 南朝乐府《西洲曲》 |
典故寓意 | 对帝王无能、宠妃误国的讽刺 |
诗歌主旨 | 借古讽今,感叹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 |
艺术手法 | 对比、用典、含蓄讽刺 |
三、结语
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简短,却内涵丰富,尤其是最后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使整首诗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通过“卢家有莫愁”这一典故,诗人将帝王的权力与普通人的幸福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