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噬的意思是什么】“狼吞虎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吃东西时非常贪婪、急促,或者比喻对事物的索取毫无节制。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人对权力、利益等的极度追求,带有贬义色彩。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狼吞虎噬 |
拼音 | láng tūn hǔ shì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军,告曰:‘国之存亡,无以卜也,惟君图之。’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厄人,今我与尔皆人也,何为而战?’华元曰:‘夫子为政,民不聊生,是故吾不敢以死易生。’楚子曰:‘吾闻之,狼吞虎噬,其心不仁。’” |
本义 | 形容狼和虎吃东西时非常凶猛、急切,引申为贪婪、凶狠 |
引申义 | 比喻对利益、权力等的贪婪追求,或形容人做事粗暴、急躁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贪婪或行为的粗暴 |
近义词 | 贪得无厌、贪心不足、狼狈为奸(部分语境) |
反义词 | 谦逊有礼、知足常乐、安分守己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形容饮食
- 他饿极了,狼吞虎噬地吃着饭,连筷子都顾不上拿。
2. 形容贪婪行为
- 那些资本家为了赚钱,狼吞虎噬地榨取工人的血汗。
3. 形容战争或竞争激烈
- 战争中,各方势力狼吞虎噬,争夺资源。
三、注意事项
- “狼吞虎噬”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正面语境中误用。
- 该成语强调的是“贪婪”和“急切”,而非单纯的快速进食。
四、总结
“狼吞虎噬”是一个具有强烈形象感的成语,原意是指狼和虎吃东西时的凶猛状态,后来被引申为对利益、权力的极度贪婪。它不仅可用于描述饮食行为,更常用于批评人的贪婪本性或激烈的竞争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