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裁定什么叫判决】在司法实践中,裁定和判决是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常用的两种法律文书,虽然它们都由法院作出,但在性质、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上存在明显区别。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以下将从定义、适用情形、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1. 判决
判决是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最终决定,通常适用于民事、刑事、行政等案件中的核心争议。判决具有终局性,一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诉讼。例如,在民事案件中,法院对合同纠纷、财产分割等问题作出的裁决即为判决。
2. 裁定
裁定则是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对程序性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作出的决定,通常用于解决诉讼中的临时性、程序性事项。裁定一般不具有终局性,当事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申请复议或上诉。例如,法院对管辖权异议、保全措施、延期审理等作出的决定即为裁定。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判决 | 裁定 |
定义 | 对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最终决定 | 对程序性或部分实体问题作出的决定 |
适用范围 | 民事、刑事、行政等案件的核心争议 | 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 |
法律效力 | 具有终局性,一般不可上诉 | 通常可申请复议或上诉 |
作出时间 | 通常在案件审理终结后作出 | 可在诉讼过程中随时作出 |
是否可上诉 | 一般可以上诉(根据法律规定) | 可以申请复议或上诉 |
例子 | 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判处刑罚 | 裁定驳回起诉、准许保全申请 |
三、总结
简而言之,判决是对案件实质问题的最终处理,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而裁定更多是针对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作出的临时性决定。两者在司法实践中各有其适用场景,正确区分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