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两字出至哪是什么意思】“菡萏”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用于诗词或文学作品中。很多人对这个词的出处和含义不太清楚,本文将从来源、含义以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菡萏”一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常见于《诗经》等经典文献中,主要用于描述荷花。其中,“菡”指荷花的花苞,“萏”则指盛开的荷花。因此,“菡萏”合起来指的是荷花,尤其是初开的花蕾或盛开的花朵。
在古诗词中,“菡萏”常用来描绘夏景、抒发情感,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现代人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创作中仍保留其美感与意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菡萏 |
出处 | 最早见于《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
字义 | “菡”指荷花的花苞;“萏”指盛开的荷花。 |
整体含义 | 指荷花,尤指初开的花蕾或盛开的花朵。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古典诗词、文学作品中,表达自然之美或寄托情感。 |
现代用法 | 使用较少,多用于文学创作或文化语境中。 |
相关诗句 | 如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虽未直接出现“菡萏”,但意象相近) |
三、结语
“菡萏”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与表达。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中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语言之美。
如需进一步探讨“菡萏”在不同诗词中的具体运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