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是什么意思】“不成功便成仁”是一句具有浓厚历史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与牺牲精神。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世将其引申为“不成功便成仁”,强调为了理想或信仰,即使失败也要坚持到底,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一、
“不成功便成仁”原意是:如果不能成功,那就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义。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坚定不移、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常见于革命者、英雄人物或追求理想的人身上。
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忠诚、勇敢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悲壮色彩。
二、表格形式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原意 | 为了仁义,宁可牺牲生命,不苟活于世。 |
引申义 | 如果不能成功,就宁愿牺牲自己,完成使命或信念。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常见于文学、影视作品及历史人物评价中。 |
情感色彩 | 悲壮、英勇、决绝 |
相关人物 | 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先烈,常被用来形容他们的精神。 |
文化背景 | 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仁”与“义”,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气节。 |
三、结语
“不成功便成仁”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重大抉择时,应坚守信念,不畏艰难,勇于承担。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再需要“杀身成仁”的牺牲,但其中蕴含的勇气与担当,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